草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宁夏常见的这种野蘑菇,竟是世界十大毒蘑菇
TUhjnbcbe - 2020/12/2 10:43:00

前几天,银川有一家人

吃了一顿*蘑菇,

遭遇危险的消息

让很多人担心不已!

公众再次将目光聚焦于

这种野蘑菇!!!

这一看似平常,实则*性极强的

肉褐鳞环柄菇,

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它的*性究竟有多强呢?

科普时刻:

肉褐鳞环柄菇有*,分布在河北、山西、北京、宁夏、江苏、黑龙江、安徽、上海、四川等地。此种极*,含*肽和*伞肽。

形态特征:

子实体小,带浅肉粉红色。菌盖具褐红色或暗紫褐色鳞片。无菌托且有菌环。

幼时菌盖半球形,开伞后平展,直径2-4cm,中部鳞片密集色深,边缘有短条棱。菌肉粉白色,近表皮处带肉粉色。

菌褶白又带粉色,离生,稍密,不等长,受伤变暗红色。

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之前的新闻里,

我们跟大家说过,

经自治区疾控专家鉴定,

这种*性极强的蘑菇为

肉褐鳞环柄菇。

含鹅膏*肽,致死风险极高,

*性高于鼠药!!

在所有的蘑菇中*致死的事件中,

肉褐鳞环柄菇导致的死亡事故

高达90% 

急诊科医生展示的患者未食用完的

*蘑菇肉褐鳞环柄菇。

医院急诊科

主治医师柴华提供。

了解了这种蘑菇的*性,

我们继续来看下一条!!!

当心!吃这种野蘑菇

*性发作后,有三大特点!

新闻链接:

事实上,近年来,媒体不断报道市民采食野生蘑菇中*的事件,却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每到夏秋雨水旺盛的季节,就有嘴馋的市民对“*蘑菇”新闻置若罔闻,想要亲口一试。


  对此,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学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徐飞表示,*蘑菇往往和无*的蘑菇混生,外观相似,极易误采食。即使是经验十分丰富的生物学家,往往也需要借助实验室专业仪器才能进行精准鉴别。而非专业人员仅凭经验,靠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来辨识,是很难准确识别*蘑菇的。其中,肉褐鳞环柄菇在宁夏各地城市绿化带中并不鲜见。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贺永喜也对近期银川市接连发生的蘑菇重度事件也高度
  医院急诊科专家,张玲提醒市民,食用肉褐鳞环柄菇中*的患者明显表现出四个临床症状阶段:


  第一阶段:潜伏期(6-12小时)。误食后,一般发病较慢,有6-12小时的潜伏期,之后才出现中*症状。


  第二阶段:急性肠胃炎期(6-48小时)。潜伏期过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霍乱型”腹泻等肠胃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酸碱紊乱、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脱水和低血压。期间肝功能相关指标往往正常。这个阶段一般维持12-24小时。


  第三阶段:假愈期(48-72小时)。胃肠期过后,症状消失,容易给临床医生和患者造成一个康复的假象。在这个阶段尽管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肝功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胆红素开始上升,肝功能开始恶化。


  第四阶段:内脏损害期(72-96小时)。假愈期过后,患者重新出现腹痛、带血样腹泻等症状,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肝功能异常和*疸,肝肿大,转氨酶急剧上升,严重的高达几千甚至几万,肝功能恶化,凝血功能被严重扰乱,引起内出血,最后导致肝、肾、心、肺、脑等器官功能衰竭,5-16天病人死亡。


  “但这只是针对这次我们发现的这种剧*蘑菇,其他不同种类的*蕈中*还会分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性肝炎型而呈现不同的症状,有些可能导致人体发生中*性心肌炎、中*性脑病或肾损害等,导致相关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所以说,最好就是收住手、管住嘴!不采不吃才是预防*蘑菇中*最为正确的方法!”


  张玲提醒:一旦误食野生蘑菇中*后千万不能大意,一定医院检查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期,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宁夏日报记者 尚陵彬)

消息来源:宁夏日报

宁夏新闻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夏常见的这种野蘑菇,竟是世界十大毒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