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
保鲜库一游
岭下乡处于屏南县高海拔区,凉爽的气候是夏季反季节香菇——夏菇生长的关键,山下高温中香菇成长快,在个头很小时伞帽就会打开,菇肉不够肥厚,品质和口感都会下降,产量也远不能和山上相比。该基地虽也种植冬菇,但反季节的夏菇才能带来更多的竞争力与收益。
前洋之行中每位同学都照料观察了一根菌棒,深知“朝菌不知晦朔”,采摘晚一日就长大一倍,品质下降。因此当70余亩的种植基地量产夏菇时,保鲜技术就格外重要。
菌菇基地负责人陆总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冷藏库,里面堆叠着成筐的香菇,已按大小品质分门别类;六个大空调源源不断的输送冷气,把温度维持在1~5℃,冷气凝成水雾保证湿度,这样的条件下,夏菇最长可保鲜一个月,当然水分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流失,但不至于风干。在冷库中不过一两分钟,同学们身上就汗毛倒竖,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眼镜就起了雾。
Vol.2
菌棒制作
接着我们来到了菌棒生产车间,简单的机械旁堆满了用作原料的木屑。菌棒的原料会根据菌菇品种而不同,夏菇菌棒的原料主要为麦麸和木屑,分别作为营养基和承载基;而草菇菌棒主要填充稻草,部分菇种需施加粪肥,就像大家在《山海情》里看到的那样。
菌棒制作过程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庞大的机械可按工序分为三部分:
1.首先将木屑、麦麸等原料放入大池中搅拌(两次充分搅拌);
2.传送带输送并装大袋;
3.机械压实成菌棒,人工在半自动化机械旁套两层膜袋,全自动机械成本过高。
GRADUATION
因做好的菌棒中细菌杂质较多,需要高温杀菌消*,避免杂菌对香菇的影响。堆放菌棒盖布密封,通入℃的高温蒸汽蒸熟,形成更适合香菇成长的条件。
杀菌后将菌种种进菌棒,工人们会在薄膜上戳一些小洞,把菌种种进去,而后就开始了长达三四个月的走菌环节。
Vol.3
走菌与生长周期
有的小伙伴不明白何为走菌,大家可以理解为菌丝在菌棒里穿行,从原来的小洞分布得更加均匀。
等到菌丝走满后香菇就慢慢开始成长啦,不过需要注意首先需要把最外面的一层膜去掉,这样香菇才能更容易地伸出头哦。
从香菇开始冒出头到可以采摘,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七八天的时间。香菇生长速度与采摘周期与温度负相关,温度越高就生长越快,三四天即可成熟采摘。
等到一茬采摘完成后,需要对原来的菌棒进行一定的处理——注水。
工人们会用大针管在菌棒两侧往里面注水,保持湿润的环境,为下一茬香菇的生长营造合适的条件,从注水到香菇采摘需要大概二十天,一个菌棒可以生产三茬香菇。
一些细心的同学发现菇棚的过道里间歇洒水,与注水不同,洒水是为了保持棚内的湿度,而注水是为了让菌棒内的环境更加适合香菇的生长。两者的时间都会在棚前白板上详细记录。
大家记住整个生产的流程了吗?
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首先是制作菌棒;
接着将菌棒蒸熟,种菌种;
然后等菌丝走满后香菇开始生长;
采摘完香菇后对菌棒注水等着下一茬香菇长大。
原来即便是小小的蘑菇,也要经过非常繁琐的步骤才能长大呢!
Vol.4
采摘销售
接下来可能有同学会问到,菌菇生产之后怎么销售呢?
陆总介绍到会有专门收购商前来收购,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卖蔬菜的商家顺便收一些,收购价格根据市场行情波动。
陆总还提到原来这里好多人家都会自己种菇,二十年前屏南县的香菇全部出口至日韩等国家近年来国内香菇食用习惯的普及,出口转内销,屏南市场变成了本县及周边地区。
参观完菌菇基地之后,大家在陆总的家里享用了一顿用牛肝菌、土豆、米线炖的汤,稍加盐与辣子,师生们大赞味道非常鲜美!
在这里,大家还看到了既像西瓜又像南瓜的瓜。
欢乐又充实的菌菇基地之行就是这样!
Vol.5
结语
半天的参观时间仅能让我们瞥见一眼香菇的种植流程与售卖途径,但是通过实地走进香菇棚亲眼所见,与香菇基地工作人员的交流与讨论,我们得以了解岭下人民如何充分结合新科技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生产与人力劳动的经验与智慧。
更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是如何发展农业,如何利用地方特色产业与地方特色地理环境促进乡村振兴,走出新发展道路,走好新发展道路。在此之上,也能帮助寻找到更好的生活条件,让村民有所依靠、有所作用、有所影响,更对未来有所期待。
未完待续
..
文案图片排版
《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第二小组
以上图文皆为原创,若有转用,请注明,谢谢
联络邮箱:greenqian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