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利用设施大棚夏季的空闲时间种植草菇,不仅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创造利润,还可以改善长期栽培导致的一些土壤问题。
种植草菇可以利用木腐菌菌渣进行栽培,既可以减少成本,也可以提高草菇种植基质的营养成分,促进草菇的茁壮成长。
因此,本文简要阐述了下草菇夏季种植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生活习惯
1、温度
草菇是一种高温菌。最适温度为32~35℃。20℃以下菌丝生长非常弱,5℃以下或45℃以上菌丝容易死亡。
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3℃。低于20℃或高于35℃均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利用自然条件种植草菇,7月初至9月初栽培最为适宜,否则产量不稳定。
2、水分和湿度
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60%~65%,最大含水量不超过70%。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会影响输出。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时,子实体易腐烂。
3、空气
草菇是一种增氧真菌,因缺氧而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甚至死亡。
4、光照
草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但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需要一些散射光。遮阳网7阴3阳适宜,子实体颜色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化,光照强度有暗色和浅色两种。
二、培养材料发酵
1、菌渣处理
木腐菌渣粉碎后形成直径不超过2厘米的小颗粒(必须去除废塑料),否则会污染真菌,阻碍菌丝生长。
2、一次发酵
先将菌渣在阳光下暴晒3天。培养材料干燥后,与ph12石灰石水混合,含水量约为80%。然后建一发酵堆,堆的宽度和高度取决于温度,一般宽厘米左右,高70厘米左右。
最佳发酵时间为5~6天。发酵时,料堆上覆塑料膜,四周压砖石料,起到保温防潮的作用。一般建桩后24小时,翻桩一次,翻桩时应调换内外料。
3、二次发酵
将堆肥发酵料摇匀,搅拌均匀,在热时转移到蘑菇室床架上进行二次发酵。此时,培养基的最佳含水量为72%~74%,pH值为9.5。
当培养料温度升至60~70℃时,维持24小时,然后降至45~50℃。打开门窗,材料中会散发出氨气。棚内氨含量不超过10毫克/千克。
此时,材料中C∶N=22∶1。二次发酵可以杀死害虫和有害细菌的菇房以及培养料中的有害物质,并有利于大量的高温放线菌和其他有益的微生物,以及更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容易获得高收益。
三、草菇栽培与管理
对棚内进行喷雾保湿,确保棚内湿度在80%~95%,以满足草菇正常生长条件。将发酵的草菇栽培材料移入边缘,覆盖厚度为15~20厘米。将栽培的草菇粉碎混合后直接播种在物料表面。栽培材料每平方米接种量为~0克。
播种后,根据每天棚内温湿度监测,灵活掌握开窗通风的时间和长度。当湿度不足时,及时在棚内喷雾化水或在沟渠内灌水,以保证棚内湿度。
同时定期监测培养材料的pH状况,确保pH在9.0左右,从而抑制杂菌的生长。一旦杂菌出现要及时清除,同时在菌斑的物料表面撒上生石灰,控制杂菌的生长,也减少了培养物料营养的消耗。
种植大约10天后,草菇菌丝生长、白色材料的表面形成子实体,保持湿度的同时需要避免水喷雾直接接触材料表面,导致材料pH值下降,影响草菇栽培。灌溉后使用ph在10的石灰水调整水渠pH,但水不要溢出草菇子实体,避免因收缩引起子实体萎缩。
生长约一个月后,草菇可出现2~3个生长期,随着栽培材料营养的缺乏或菌丝活力的下降,草菇生长结束。
四、及时采收保存
在草菇的子实体形成后5天,子实体长至2厘米以上,可及时采摘。最佳采收期为菇体发育充分,饱满光滑,顶端从稍尖的宝塔形变成椭圆形,手感柔软,颜色由暗变亮,蒴果不破,帽、茎不伸长的时候。
采收时,一只手按压栽培基质,一只手轻轻扭转实体,不要损伤周围的小菇芽,使小菇芽继续生长。第一茬收获后,及时清理物料表面,去除收获后残留的老化菌丝和菌蒂,喷洒1%石灰水清液,控制温湿度,促进第二茬生长。
新鲜草菇是不容易在室温下保存,开伞会影响商品价值,所以可以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后在80~℃环境中密封保存。也可以将新鲜的草菇煮水后冷冻储存在-18℃环境中,或者用超过20%的盐水浸泡后保存。
在种植草菇时,要根据生活习惯,按照配方做好培养材料的分配和发酵工作,做好草菇的种植管理工作,及时收获。
夏季大棚种植草菇可以有效利用大棚的空闲期。同时,草菇栽培后的残渣可以直接返回到土壤中作为营养物质代替有机肥料,可以减少输入的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根线虫的发生,有利于温室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