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画满西斯廷教堂约.3平方米的天顶,大,意味着与神权匹配的艺术高度;毕加索为巴黎世博会西班牙厅绘制了长约7.77米的巨幅《格尔尼卡》,大,展示的是艺术家掌控画面的能力;波洛克在地上的巨幅画布上滴画时,大,意味着艺术家和观众都被卷入画中....
艺术,就是突出一个字:大?艺术,就是要大?
早在14世纪,为了装饰巨大的空间,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就开始接受委托,创作史诗般的巨幅绘画和大型雕塑。
波提切利的《春》(2.03×3.15m)和《维纳斯的诞生》(1.73×2.77m)是为美第奇家族的深宅大院度身定做的;《最后的晚餐》(4.39×8.54m)的尺寸配合到了圣玛利亚·格拉齐耶隐修院餐厅墙壁和屋梁的所有线条;《雅典学派》(5.79×8.23m)是拉斐尔为梵蒂冈宫开阔的大厅绘制的壁画。
丨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大型壁画被佛罗伦萨画家乔治·瓦萨里称作“最神奇、最美丽、最有男子气概、最坚定、最长久”的艺术。做惯了“鸿篇巨制”的米开朗琪罗甚至瞧不起架上绘画,嘲笑那是“面向女人、有钱人和游手好闲者”的艺术。
20世纪,“但求最大”的潮流可追溯到毕加索。法国学者纳塔斯·埃尼施认为:“毕加索是英雄在现代社会的化身,他把艺术家的地位推到了至高点。从此以后,艺术家就代表着光荣、功绩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在这之前,这些只属于*队的高级将领、大企业家、大探险家、大诗人或者先知。”
丨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二战后,对大作的追求,在当代艺术的新首都纽约发展到了新高度。“行动绘画”的创始人波洛克在地板上铺开巨大的画布,弗朗兹·克兰画下抽象水墨似的大型草图...他们声称要扩大艺术的规模。艺术不用在乎周围环境,它本身就是环境,观众要做的就是身临其境。
上世纪50年代,艺术“大”作被排斥在博物馆和主流画廊之外,但随着波洛克《年作品第五号》成为全世界最贵的艺术品,这种创作观念也成了一种新的“圣经”。
丨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而在今天的艺术界,大,即是畅销。在最新出版的《艺术战斗论》中,村上隆指出:“在纽约发表作品一定得大。这是因为就美国来看,会购买当代艺术的人有两种:一是捐给美术馆的有钱人;二是自家房子宽阔,为了填补太空旷的墙壁,所以想要买个艺术品的有钱人。”大,是艺术圈的VIP卡。
村上隆认为,做大的关键在于“作品的内在需要完整的内容、压力、构图方法或脉络等”。一般而言,越是成功的艺术家,就越多地创作尺寸较大的作品,这既是市场需求使然,也是一种技术上把控能力的体现。
丨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对艺术家来说,大型创作可能还有这样的心理动机:在艺术界,事业成功不仅仅表现在能把作品卖出去。还在于,创作者被当作艺术家看待,获得声望和社会认可。此时,创作大型艺术,便是确认能力、确立地位的需要——成功不仅仅意味着艺术家的美学观念被同时代人接受,还意味着他向后世提供了可以流传的艺术典范。
大型装置艺术的震撼!
当代艺术中的大型装置艺术,无疑是热门的艺术议题,场地、材料、意义三者形成主要观点,作品中的内核「意义」始终未变。一项出色的装置艺术超越视觉上的享受,调动观众多种感官,更多驱动的是观众在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去引发观众的思考。
给伦敦的一封情书ChubbyHeartsHydePark/AnyaHundmarch
今年的2月14日,伦敦海德公园的威灵顿拱门出现了一颗胖乎乎的红色爱心气球。这是时尚设计师AnyaHundmarch给伦敦的一封情书。在疫情卷席全球之时,这颗胖胖大红心的一周回归给城市带来了爱与欢乐。这是一份能够治愈人心的英式浪漫,爱泄气了会飞走,爱过多了也会破裂。胖胖的大红心在年首次正式回归,再次成功点亮伦敦人的心情。
实际上,ChubbyHearts项目最早启动于年。人们在伦敦城各处的天际线能抬头望见,也曾在街头偶遇过这颗胖胖的大红心。
丨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蔚蓝的地球GaiaUnitedKingdom/LukeJerram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有多少人能看过“地球”呢?英国艺术家LukeJerram选取美国NASA于年拍摄的超高清地球图像,以真实地球的万分之一的比例打造出一个大型装置,并将其命名为Gaia「盖亚」。人类一直在仰望月球,只有通过太空的传送才能看见这个蓝色星球。但是,只要观众站在米外看盖亚,就跟太空员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一样的感觉。
盖亚全年都在巡回展览,在现场的观众,亲身经历人类首次登上地球的震撼与感动。艺术家以此唤起人类对太空的好奇心,对地球的敬畏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丨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被堆叠的椅子建筑UntitledIstanbul/DorisSalcedo
在伊斯坦布尔的两栋建筑之间,将把旧椅子堆积成一个大型建筑装置。哥伦比亚艺术家DorisSalcedo的作品《无题》将日常的家用品变成一座纪念碑。该椅子装置所在的地方原本是希腊与犹太人的聚集区,这一把把空椅子象征着少数族裔被迫迁移的事件。作品当中的每一张椅子都代表了一个流离失所的人。
DorisSalcedo的作品总是建立在深切的悲痛上,传达出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对抗力量。她大胆突破装置雕塑的限制,以普通的材料描述失落的历史、社会、*治与经济的背景,对全球化移民的事件回应,以彻底介入的姿态引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