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求回报地为着人民,不求回报地为着社会,凌教授太好哭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剧中*觉饰演的凌一农的原型正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
《山海情》剧照
集聚人才的福州大学城走出了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林占熺就是其中一位,他既是菌草技术发明人,还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
菌草是一种神奇的草,它不仅可以打碎做培养基,代替树木种植各种食用菌,而且它根系发达,可以栽种在*河流域和沙漠化地区,用来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年林占熺发明菌草技术,以草代木,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
年,28岁的林占熺在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在一线调研中,他发现以树木为主要原料的菌业生产消耗了大量林木资源,带来难以化解的“菌林矛盾”。他思忖着,应该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种菌之路。
年,林占熺随福建省农委科技扶贫考察团前往闽西,汀江上游的荒凉情景令他震惊。生态恶化和贫穷落后两大难题纠缠不休,在林占熺心中,保护森林资源,“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想法愈发强烈。
怀着这一想法,林占熺毅然放弃行*工作岗位来到福州,向福建农学院(原福建农林大学)工程队借来5万元,从零开始建设实验室。三年后,第一朵菌草菇钻了出来。“当时我热泪盈眶。”林占熺说。自此,巨菌草以其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开启全球旅程,也撒播了友谊的种子。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
在福建省菌草科学实验室外,栽种在菌草地上的8丛巨菌草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来自亚洲、非洲和南太岛国的八国*要来到福建农林大学时栽植的“国际草”,以表达对这项中国发明的敬意。
年,*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东南沿海10个较发达的省市帮扶西部10个较为贫困的省区,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闽宁模式”由此产生,而菌草技术在“闽宁模式”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海情》剧照
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亲临宁夏调研,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同年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到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菇农户年均增收多元。菇农亲切地称菌草为“闽宁草”“幸福草”。
目前,菌草技术已经推广到全国31个省个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项技术还被推广至全球个国家,为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特殊贡献,而林占熺也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评为“全国扶贫状元”。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福州新闻网)